【广西首个品质工程示范项目】走进红花二线“智造”船闸
  • 编辑:
  • 发布时间: 2021-05-30
  • 来源:
  • 作者: 杨羿
 
 

       夏日柳江,碧波荡漾。

       柳江河畔的柳州市鱼峰区红花村,一座现代化的通航建筑物——广西柳江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简称“红花二线船闸工程”)建设正酣。在现场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大型施工起重机械正在将宽20.2米、高2.5米、重达66吨的人字闸门门叶缓缓吊起并逐一移动,又稳又准地安放到预定位置。

       北港集团旗下红花二线船闸工程是广西第一个,也是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首批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是自治区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和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关键性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29.63亿元,项目总工期为66个月,计划于2022年8月通航。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走进红花二线船闸工程,目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01  采用BIM技术
 

BMI管理平台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是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以其独特优势,正在掀起工程建设行业的又一次革命。

       红花二线船闸工程施工面临一长(施工战线长)、二大(工程体量大、环境对施工影响大)、三高(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高、施工管理要求高、施工工艺要求高)六大难点。

       对这六大难点,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应用BIM技术制定了一整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BIM+施工模拟,解决多工作面交叉协调问题,定期对不同工点进行360度全景航拍,对工程状态开展可视化记录。
 

     ——BIM+项目管理,实现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投资精细化管理。
 

02  创新驱动  匠心智造
 

安装人字门
 

       红花二线船闸工程还积极推动内养生混凝土技术应用于下游辅导航墙,联合清华大学推动堆石混凝土专利技术运用在纵向混凝土围堰施工,有效减少了水泥用量,降低了成本,低碳环保。

       通过船闸浮式系船柱导槽施工工艺创新,不仅明显提升了施工质量和外观,还缩短工期80天。仅此一项就节省了工程投资304万元。

 

 

03  建造无人值守船闸
 

红花二线船闸工程航拍图
 

       西江船闸运行实现了整体联合调度,并向船闸本地无人或少人运行管理过渡。

       红花二线船闸推进基于管控一体化系统的智慧船闸建设,实现船闸在线监测、智能感知、集中监管、便捷服务,为船闸本地无人或少人运行管理提供可靠的安全技术保障。

     “我们将按照‘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原则,应用前沿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船闸运行安全可靠性和过闸效率,将红花二线船闸建设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智慧船闸”。红花二线船闸项目负责人梁鸿信心满满地说道。

 

04   品质工程  行业标杆
 

       
       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为红花二线船闸公司优质高效打造品质工程注入了强大动能,取得了丰硕成果。BIM技术在红花二线船闸工程的应用荣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十一届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一等奖。项目成功运用北斗卫星CNSS技术对铁塔高边坡进行位移监测荣获广西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二等奖,并入选全国“平安交通”创新案例及自治区“平安交通”重点推荐案例。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智慧船闸工程建设将乘着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的时代东风,昂然驶入新航道!